“当前,新冠病毒肆虐,在没有药物可以有效遏制病毒时,能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正是每个人自身免疫力。但有部分国人的身体素质在抗生素过度使用现状下,免疫力变弱,无法与细菌、病毒‘硬碰硬',致使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风险显著上升。”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杨宝峰院士通过科技日报呼吁:“此次新冠病毒防疫战进入尾声,广大群众还要再补一课,即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微生态,不要过度使用抗生素!”
杨宝峰院士说,一直以来,国际包括我国过度使用抗生素状况非常严重,其结果就是导致有些人体内微生态失衡,引发难以控制甚至致命的感染。17年前,在“非典”疫情被成功扑灭后,杨宝峰院士和他的团队撰文《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与“非典”发生的启示》,为抗生素滥用敲响了警钟。2003年后,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抗生素合理使用相关文件,一段时间虽有好转,但实际上,有些人面对抗生素的态度仍然是我行我素。
杨宝峰院士说,在病毒感染防控体系中,减少和遏制抗生素不合理、不规范使用,不但可减少耐药菌株出现,还可能切断致命病毒变异和传播方式及途径,杜绝“超级细菌”肆虐。同时,为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过度应用抗生素,还需注意在短时间内出现耐药微生物急剧增加,再次引爆新的医疗问题。
警惕:这些现象都是医疗抗生素过度使用
杨宝峰院士说,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某些医院抗生素综合使用率达70%以上,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院内使用率,抗生素相关医疗费用占药费比例超过4成。
“超量、超时、超范围使用抗生素,或在无明显用药指征情况下盲目过度使用抗生素,或不考虑抗生素抗菌谱、效价强度、不良反应,一味给予高级别抗生素产品,都属于抗生素过度使用范畴。”
尽管国家规定需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抗生素,但现阶段民众仍可在药店随意购买这类产品。同时我国临床药师指导用药尚未普及,临床药师指导制度尚不完备,无法在售药环节对抗生素使用进行有效监管。
而抗生素过度使用带来的巨大危害,极容易酿成机体产生二重感染、大量耐药菌株涌现,甚至使“超级细菌”和变异难控的病毒“横空出世”,威胁人类未来。
反思:畜牧养殖业抗生素过度使用
除了医疗抗生素过度使用严重外,我国畜牧业、养殖业抗生素和消毒剂使用过量状况堪忧。
杨宝峰院士说,在生猪、肉鸡、水产等养殖过程中,因养殖密度高,为降低感染发病率,提高效益,有的养殖户习惯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生素。据文献资料数据,2013年,我国抗生素使用总量达16.2万吨,远超美国、英国、加拿大,其中约有52%抗生素用在动物身上,居世界第一。同时每年约有5万吨抗生素残留被排放进生态环境,严重干扰了生态环境和自然界的菌群、病毒平衡,污染水源及土壤,酿成长期影响。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已推进兽用抗生素减量化使用,2018年中国养殖用的抗生素总量为2.98万吨,与2014 年同比下降幅度57.03%,与2017 年环比下降29.05%,但治疗和促生长抗生素的用量仍比较大,与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使用与理想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兽用抗生素添加量大,种类较为低端,毒副反应较重。杨宝峰院士科普说,农副产品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在体内蓄积,易带来机体耐药及毒副损害,并产生基因突变耐药菌。虽然尚无直接确切证据证明,此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可能与人们在动植物中过度使用抗生素所致病毒基因变异有关,但17年来从多种新型传染病的陆续登场,以及当前人类过度使用抗生素的严重程度,结合微生物抗药性和微生物对药物适应进化研究结果看,应促使人类深刻反思。
警醒:抗生素过度使用易使机体处于危险中
和兽用抗生素过度使用问题类似,在临床中,尽管抗生素过度使用到现在也没有人体病毒基因变异的科学依据,需要在今后科研中逐步被证实;但不能忽视的是,抗生素滥用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失衡。杨宝峰院士认为,长期过度使用抗生素,机体因抗生素毒副作用、继发感染而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或如入无人之境的“超级细菌”肆意作乱,其所带来机体免疫系统失衡,恰恰为病毒感染人体提供了便利条件。
杨宝峰院士强调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大爆发,再一次对人类发出了严厉警告,如不采取更加完备的立法和更加严格的管控,未来新型病毒、超级细菌、超级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生物安全事件还会与我们不期而遇。